当前位置: 首页> > 港城旅游

南城镇风景区

  • 时间:2022-01-21 16:16
  • 来源:市信息中心
  • 阅读次数:
  • 字体:[ ]

南城位于南云台山脉西南端,处于新浦、海州、灌云三区县的接合部,宁连高速、连徐高速、连灌大道穿镇而过,镇南的妇联河接烧香河直通大海,市行政中心近在咫尺,北距市中心新浦6公里,东北距花果山景区10公里,位置优越。宁连、徐连高速公路及204国道在此交汇,交通十分方便,区位优势十分明显。
早在六七千年前,我们祖先就在这里生活,留下许多伏羲、女娲、少昊的美丽传说。南城,夏为徐州之城,周属兖州,春秋为鲁附属国———郯子国,后属吴国、越国、楚国,秦属朐县,西汉属东海郡。《汉书·昭帝记》载:“昭帝三年冬月,凤凰集东海,遣使者祠其处”。皇帝颁诏书建凤凰祠,这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,凤凰城名称从此诞生,距今已有近2100年历史。古代先民把凤凰当成“吉祥富贵”的象征,俗话说“凤凰不落无宝地”,南城随之成为“风水宝地”名扬四海。
云台山古称郁州,坐落在海中,是传说中的海上的灵山仙岛。南城东山、西山如同振翅飞翔的凤凰,与隔海相对的孔望山之间,古代曾有一道狭长的海峡———恬风渡。成群结队的商船、渔船、运盐船在这里集散,可以直接入海,也可通过扬州进入长江,是古代沟通河海的黄金水道。
南城既是东方门户之一,又是从南朝泰始七年到南宋景定二年近800年间县(郡、州)治所在地,是海属地区著名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人员、物资集散中心和军事重镇。历经几十个朝代的商贸风云和铁血狼烟,直到孙中山起草《建国方略》时,南城依然贸易频仍,“水陆交凑,扬郁路冲”。港口的巨额吞吐量,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。同时吸引来国内许多政治家、商旅大贾、文人,以及有道行的道士、僧尼。他们有的在这里著书立说、设坛讲学,有的设道场、建寺庙,弘扬“善、忍、仁、孝”和“忠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等理念,陶冶原住民的心灵,形成了特有的风俗民情,积淀了浓厚的地方文化,同时也培养、造就了大批文人名士、贤达俊杰。
南朝泰始七年,因海水上浸,东海县治所从南云台山北的新县(今朝阳镇)迁到南城,刺史刘善明“垒石八、九尺高”筑凤凰城;唐贞观十三年,丞相魏征曾为南城的南门题写“宁海门”三个大字;南宋丞相贾似道,为抗击金兵,把隋唐建的城墙连接加固,城周达十三公里;南宋端平二年至景定二年,海州治所迁到凤凰城,俗称“东海州”;明永乐年间,淮安指挥佥事周德卒又把原城墙加高二尺五寸;清顺治年间,兵部尚书苏纳海以“海禁不佳”为借口,强行把东南沿海诸岛(包括云台山)居民迁入内地,名曰“裁海”,从此凤凰城荒芜凋零。直至1678年,由于东海县16位名士联合上书朝廷,据理力争,才实现“复海”,离散居民纷纷返回家园,但南城雄风不再;清咸丰年间,古城进行大规模复修,海州牧黄金韵题“古凤凰城”四个大字,至今仍保存完好;1958年,凤凰城被拆毁,仅南门留存;2006年由市文管会投资修复城门,成为南城的地标。
南宋建炎二年至清咸丰五年,黄河改道从苏北入海,带来大量泥沙,使云台山周围逐步沧海变桑田,恬风渡海峡淤塞,这一不可抗力量造成了南城水陆要冲、黄金口岸地位不复存在。
解放近60年来,南城的社会、经济、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,1983年南城从灌云县划入市区,同年新成立了南城区治所。2004年,市里启动“凤凰新城”开发建设规划,使千年古镇迎来了重振雄风的机遇。
近几年来,南城人重视发展旅游业,精心打造凤凰山。一方面,使很多古建筑恢复如初,一方面,架天桥,铺云路,修筑凤凰湖。南城已初步形成一个古味浓厚而又风光秀丽的旅游景区。主要景点有千古凤凰城、六朝一条街、古刹城隍庙、道观玉皇宫、仙境奎星阁、东山石刻群、西山怀古处以及匡衡井、八仙洞、观澜洞、陡然洞、凤鸣涧、天池等。既是人们白天休闲观光的好去处,又是人们观看城市夜景的好地点。